(作者胡欣红,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中学一线名师,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头发被剪乱、不能吃饱饭、冬季洗冷水澡、不能与外界交流……这是一位16岁女生在父亲“爱”的名义下所过的日子。近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2023年第二批反家庭暴力典型事例包括上述案子,指出父亲吴某的行为名为“爱”实为“害”,有必要在法令上对该行为作出否定性点评。
案情显现,请求人吴某某(女)16岁,在爸爸妈妈离婚后随其父亲吴某日子,于2022年第一次高考考取了一本非985高校。吴某组织吴某某复读,要求其有必要考取985高校,并自2022年暑期开端居家教授吴某某常识。开学后,吴某一向不让吴某某到校园上课,还做出以上种种家暴行为。
期望孩子考上名校,是绝大多数家长的愿望,但吴某对待女儿的行径令人大跌眼镜:“丧尽天良”“令人窒息”“这个爹太绝了”“走火入魔了”……心痛孩子的网友们,纷繁发出了激烈斥责。
16岁的孩子第一次高考能考取一本院校,已经是适当不错的成果了,吴某为何还不满意并强行要求女儿复读?假如是孩子自己要求复读当然没缺点,但父亲不能代为做主。退一步讲,即使复读有合理性,吴某居家教授女儿并施行家暴,也是离谱备至。这样的“爱”,太荒诞!
透过吴某种种令人难以了解的行为,不难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双盲”父亲:既不明白法令,也不明白教育规则。
首要,吴某的行为涉嫌违法。
2016年3月开端施行的反家庭暴力法,明确提出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法进行家长教育,依法实行监护和教育责任,不得施行家庭暴力,对任何家暴现象一概“无禁区、零忍受、不问动机”。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家长教育促进法,再次着重未成年人的爸爸妈妈或许其他监护人在施行家长教育进程中,不得有任何方法的家庭暴力。更何况,考上一本院校要不要去学习,也是吴某某不容侵略的权力。
其次,吴某的行为暴露了对教育的无知。
他的“教育方法”散发出一种陈旧的气味:剪乱头发是为了让女儿不要在装扮上“糟蹋”时刻;不能吃饱饭、冬季洗冷水澡或许是为了“苦其心志”;不能与外界交流应该是为了让女儿专心读书……假使这些行为都有“合理”的理由,其目的也无非是给女儿营建一个“专心”的环境。学习的确需求聚精会神,但人不是机器,教育更不是为了培育机器人,不明白得尊重教育规则,成果只能拔苗助长。
吴某“亲身”居家教授女儿这个细节也非常耐人寻味。通常情况下,不太有爸爸妈妈具有教授孩子高中课程的才能。即使是某一学科的专家学者,也不或许包办一切科目的教导。吴某真是具有这种“实力”,仍是对自己自信到“傲慢”的境地,尚不得而知。
根据吴某荒诞行径对女儿的严峻损伤,人民法院在收到请求后六小时内便作出人身安全维护令,制止被请求人吴某对请求人吴某某施行家庭暴力,制止被请求人吴某掠夺请求人吴某某受教育的权力。
跟着法院的判定,工作或许能够暂告一段落,但还不能画上句号。鉴于未成年人在学习、日子上对直接抚养人具有高度依赖性,一旦遭受家暴,未成年人或许迫于压力不肯也不敢向有关部门寻求协助。这个典型事例便是例子,假如不是吴某某的奶奶重复交流无果后向当地妇联寻求协助,孩子恐怕还得持续遭罪。
奇葩备至的吴某或许仅仅个例,但实际中打着“为了孩子好”而罔顾教育规则,乃至任意蹂躏孩子天分的家长,并不罕见,其教育进程也常常伴跟着各种方法的家暴行为。从这起典型事例中,咱们或许能够多些警醒,在完善救助帮扶机制等方面做些尽力。
有本经典的书叫《哺育女孩》,里边说到:“安全感和信赖,是女儿从一个和蔼的好爸爸身上得到的最中心的感触。爸爸和女儿的联系,是一种严密的、能改动终身的联系,得不到爸爸爱的女孩也不会爱自己。”咱们无法彻底代入16岁女孩的日子阅历,更无法对她的精神压力感同身受。仅仅期望更多和她相同的孩子们,免于遭受所谓的“爱”带来的损伤。